原文的用法應是 "Price / Performance Ratio" 詳見 :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ice/performance_ratio 但因大部份用來計算自己付出和獲得的成效比, 因此 Price 漸漸被 Cost 取代,  CP 值因此應該是 C = Cost, P = Performance.

但重點是 : 在數學計算上 Cost 是分母, Performance 是分子才正確, 一般人因英文原文唸 "Cost / Performace, 或翻譯成 CP 值, 就以為應把 C 當分子, P 當分母, 這是錯的.

CP 值指的是你花一塊錢可以得到多少的 "結果, 效果, 表現, 收獲..... " 等等, 吾人追求的是一分錢可以買到兩分貨, 因此都希望 CP值 > 1, 也就是一分錢不只買到一分貨.

例如 :
1. 你花 3000元買雙廉價錢皮鞋穿三個月就壞了, 等於一個月花 1000元穿一個月, 還不如花 18000元買雙高級鞋也許可以穿上三年, 算起來一個月花 500元可是每次穿出去眾人都覺得你穿的是高級鞋, 有附加價值(Performance 較好),

2. 有人花 15萬/坪買30坪房子住, 以為便宜就好, 其實該區貶值很厲害, 單價再也回不到原點, 要賣時不但賣不出去也換不回多少錢..... 相對的, 其實也許花 40萬/坪買 30坪房子的人長期可因賺到增值而把錢都留下來, 且鄰居比較沒有糾紛的...

這兩個例子都告訴我們 cost 高不一定是 "貴", 要跟買到的 performance 相比才是合理的依據.

例 :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當初拿房子抵押花了近千萬拍電影, 沒想到創造了近 5億的票房, 堪稱國片史上 CP 值相當驚人的作品, 相對的, 有些國際級的電影耗資數億, 結果上檔三天就匆匆下片, 觀眾連票都懶得買, 因為覺得那部電影不值得花時間和票錢去看 (CP 值太低).....
 
 
 
 
 
你是在購物時聽到CV值這個詞嗎??

如果是的話,我想你聽到的CV值指的應該是Cost Value.

它和CP值的意思有頗大的差異喔.

簡單的定義,CV值就是消費行為中所包含的整體價值.

舉個例子來說,你出門逛街時挑選了一件知名品牌的產品.

你選擇它的原因有很多,也許是信任或憧憬這個品牌.

但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已經深深的觸動了你的心弦,

你覺得擁有它之後生活會變的更美好,心情也會更棒.

它對你而言不單單只是件商品,

而是你生活態度,以及生活品質上的直接呈現與投射.

相較於以往大家在購物時總是對CP值得高低斤斤計較.

CV值觀念的抬頭,應該更有助於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層次.

在3C產品規格只有些微差距的今天,我們該要思考更全面性的「CV值」,也就是「Cost Value Index」(價值成本指標)。我花了這筆錢,買到的不僅只是一台工具,而是一份體驗。這份良好的體驗,來自於對這品牌的信賴感、視覺與使用上的舒適性、優良的組裝品質與體貼的應用軟體。尤其像是筆記型電腦的格規更新很快,當下買的或許是最新、最快的,但過了幾年之後,你還會不會喜歡這台電腦?

總而言之,在挑選一台符合自己的筆記型電腦時,要同時考慮到設計與外型是否投你所好、功能與品質能否勝任工作與娛樂上的需求,還有對於該品牌及品質的信任度等。以更全面性的思考,方能看到產品的真價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岡信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