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胡清暉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2年11月18日 上午5:30

中國時報【胡清暉╱台北報導】

受到少子化衝擊,國內一百六十多所大專校院面臨嚴峻的招生壓力。私校教務主管昨天公開疾呼,教育部不該只讓私校退場,應考慮讓部分辦學績效不佳的後段國立大學退場。教育部回應,國立大學在法規保護下退場不易,但已逐步推動整併。

教育部將於明年五月擬定「人才培育計畫白皮書」,為了廣徵意見,分別以「技職教育」、「大學教育」、「國民基本教育」與「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」為主題,陸續舉辦四場公聽會。昨天上午進行「大學教育」分組討論。

前台大校長陳維昭直言,國內的大學太多了,導致高教資源被稀釋。他認為,教育部應該要求大學辦學資訊透明,讓學生可以充分瞭解招生情況、課程規畫後做選擇。

實踐大學教務長黃博怡質疑,台灣的高等教育資源呈現分配不均,教育部不能只要私校退場,卻讓國立大學持續經營。他認為,教育部應該考慮讓後段的國立大學退場。同時,公私立大學應分工,保留較頂尖的國立大學,負責培育研究生,在國際上爭取更多發揮空間,至於私立大學則負責大學生,培育基礎人才。

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朱俊彰回應,大學分工應該以大學定位、辦學特色作為標準,而非公立或私立。若辦學績效不佳,教育部會視大學評鑑狀況適度減招。

朱俊彰表示,國立大學在相關法規保護下退場不易,但教育部已逐步推動區域性的國立大學整併,如東華大學與花蓮師範學院、嘉義師範學院與嘉義技術學院,讓國立大學的資源加強整合。

另外,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永斌形容,台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就像「單行道」。一方面擔心學生沒留學、不具備國際視野,但另一方面卻又不願讓優秀的外籍畢業生留台工作,因此呼籲,敞開大門延攬國際人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岡信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