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華視 – 2012年12月7日 下午12:00
在台灣,有些老闆都把良心當成事業在經營,開了所謂的良心事業,像是雜貨店、書店或是停車場,都用「無人收錢」的付費形式,讓客人憑良心付錢,但這樣子會不會虧錢呢?一起來看看。
來到台中市南屯區的楓樹里,這個隱身在巷子裡的商店,門口上掛著「誠實商店」四個大字的木雕招牌,是店名、也是特色。這裡沒有監視器盯著你瞧,想要什麼自己拿,也沒有店員跟前跟後,付錢一樣自己來。她就是對人性充滿信心的誠實商店老闆江鳳英,表面上賣的是零嘴商品,實際上是教育顧客的良心,但八年多下來,良心不及貪心,虧損一百多萬。
再怎麼賠錢也要撐下去,因為江鳳英堅持「人性本善」,但人心真的喚不回嗎?來到民風純樸的嘉義縣竹崎鄉,這間明海良心站開了22年,不但不虧錢,反而賺錢。80歲的老闆阮明海說,讓他賺到最多的不是錢,而是"情"。
憑良心買東西,這樣的誠實運動,現在也在全台各地的大學校園裡展開,要從生活紮根。來到銘傳大學,這個誠實商店格子舖,一年有5、6萬塊錢的業績,的確這才是台灣人原本的樣子,但在現實社會,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少了甚至沒了,還好這些堅持「人性本善」的誠實商店,還在黑暗角落裡點亮希望的微光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