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記者劉馥瑜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3年3月26日 上午5:30

工商時報【記者劉馥瑜╱台北報導】

不得不承認,有時候,人生就是要敢衝。林京壕,今年不過31歲,已是一間餐飲公司的老闆,旗下擁有2個品牌、4家店,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6,600萬元。今年,他還將進軍大陸餐飲一級戰區上海,搶攻龐大的人民幣商機。

但是3年多前,林京壕創業時,身上存款只有5萬元,他卻以高達90倍的金額(450萬元),在台北市東區開了第一家「串場」居酒屋。況且當時同一條路上,已有4、5家類似的串燒或燒肉店,競爭激烈。

問他怎麼敢?林京壕笑了一笑,說:「就是因為我身上只有5萬塊,不開店也很窮,借錢開店也很窮,那為什麼不賭一把?」敢衝的個性,為他的創業路,起了一個頭。

其實開頭不難,過程才是考驗的開始。由於東區住商混合問題嚴重,林京壕說,他們三不五時就遭附近鄰居檢舉,環保局的人三天兩頭就來報到,區區一家店,排煙管、冷氣等硬體設備,前前後後改了4次,還沒賺錢,就一直在燒錢。

初期缺乏知名度,開業前半年都在虧損。林京壕還記得,剛開店時,每到吃飯時間,眼看著周邊燒肉店高朋滿座,他們店內卻空空如也,7月中旬開的店,10月就快撐不下去。

為了提高來客數,林京壕索性將營業時間一舉延長到凌晨3點,吸收周邊燒肉店12點打烊後的客人,希望藉此打開知名度。某一晚,碰上一桌媒體從業人員,下班後前來吃宵夜,發現他們的餐點品質不錯,店內氣氛也很好。10月,第一篇報導出刊,緊接著,11月又有兩家媒體跟進報導,媒體引發的連鎖效應,讓「串場」單店營業額隨即提高60%。此後隨著口碑行銷,很快地,隔年1月,他們就開始轉虧為盈,生意也越做越穩定。

林京壕看似幸運地碰上「貴人」,但要有貴人相助,必須自身具備一定的條件。例如餐點的品質,絕對是一家餐廳的重要關鍵。林京壕說,他們堅持不買「現成品」,所有食材一定當天進貨,從洗、切到串,全都由內部員工親自處理,掌握食材的品質和新鮮度。

此外,由於不是傳統餐飲背景出身,林京壕在設計菜單上完全沒有包袱,可以天馬行空地研發各種創意菜色,頗受喜愛嚐鮮的年輕族群喜愛。店內呈現的輕鬆愉快氣氛,亦是吸引客人的重要原因。

現在,串場餐飲事業公司已經從1家店,拓展到4家店,旗下擁有「串場」和「燒肉一筋」兩個品牌,前者主打串燒、串炸,後者則是燒肉,4家店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6,600萬元,獲利有兩成以上。

緊接著,今年暑假,他們還將以「燒肉一筋」品牌到上海展店,預計投入新台幣1,400萬元,開設大型旗艦店。此外,林京壕透露,明年還將再推出一個新的餐飲品牌,主打上海生煎包。為此,他還親自到上海駐點學習一個月,找上當地的老師傅,學習真功夫。

就是這樣源源不絕的動力,讓成立短短3年半的串場餐飲公司,步入快速成長期。展望未來,林京壕說,希望串場能成為國際性的餐飲品牌,除了中國大陸之外,還能跨足東南亞、歐美等地,讓屬於他的餐飲事業夢,越做越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岡信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