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】紅矮星(red dwarf)是最常見的恆星,約佔銀河系75%,美國芝加哥大學與西北大學研究者最近利用NASA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」收集到的資料指出,每一顆紅矮星應該有一顆大球大小適合居住( habitable zone)的星球存在,不過,新的資料指出,其數量應該是2顆,因此,光是銀河系,適居星球數量就可能多達600億顆。
其中「雲層」就是最主要因素之一,根據研究者俄巴托表示,「雲層會替地球帶來暖化,而且讓地球變冷,也就是地球能夠維持一定溫度的原因之一,」這也讓地球成為「適居星球」之一。
「適居星球」是指星球保有一定溫度,可以維持一定程度液態水存在,如果行星距離恆星過遠,溫度容易過低,距離過近,則容易變高溫,讓維持生命形成的水不容易形成,科學家認為,紅矮星本身的溫度與亮度都比太陽低,應該更容易創造出適居條件。
研究者高宛表示,「銀河系裡大部分的行星都圍繞著紅矮星,這樣條件下,我們大可不必尋找遙遠的地方是否有適居星球。」
人類預計在2018年發射詹姆斯˙韋伯太空望遠鏡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),替人類確認太空星球表面是否有液態水存在,如果能首先觀察到有雲層現象,科學家認為,想必那裡會有液態水存在。
不過,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天文學家衛狄托,卻對紅矮星附近的適居星球保持不樂觀看法。
他在本月初於蘇格蘭舉行的國際太空會議(National Astronomy Meeting)上表示,紅矮星的磁場(magnetic field),會破壞掉這些類似地球星球的保護層,讓可能存在的生命,反而更容易受到太空輻射攻擊而無法生存。
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》期刊。
紅矮星介紹影片,可點閱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Od8riP317g
圖說:美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,紅矮星附近適居區的星球數量,應該比原先預估的多出1倍,因此,光銀河系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,就多達600億顆。(photo by musiclver05 in Flickr)
留言列表